灿烂开学季,安全来校要注意
——开学安全提示
画夏日句点,迎硕硕秋果。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我们也即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新学期,为确保广大学生如期返校,安全有序开启新学期,收获更多快乐和成长,以下安全提示请认真阅读学习!
一、返校安全
(一)同学们在返校来校时,要尽量乘坐私家车或正规营运车辆,不乘坐“黑车”、“黑摩的”等无营运资质车辆,不乘坐超载、有故障等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的车辆。同时下车时记得开具发票并尽量记住所乘坐车辆的车牌号。随时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通报行程情况,出现紧急情况可向警方求助。
(二)乘车时行李物品不离手,下车时不忘携带。
(三)尽量不要与陌生人搭话,保护好个人信息隐私,不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学生证号、家庭住址及电话、父母及其他亲人电话和姓名、验证码等信息。
(四)要在铁路局、航空公司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固定售票点购票。
(五)收到火车、航班延误信息,请及时与相关机构联系进行信息确认,谨防诈骗。
(六)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建议和邀请,对陌生人敬让的饮料、食品、香烟、纪念品等,婉言谢绝。
(七)如遇突发情况,可适当求助身边人、所在场所服务人员,必要时向警察求助。

二、交通安全
(一)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乘坐交通工具,依次上下,不挤不抢。杜绝乘坐黑车。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不低头玩手机、打闹;开电动车时必须戴头盔,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栏,过街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三)交通安全顺口溜
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手机。
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不能做。
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发生交通事故不要紧,牢记三点记心中;及时报案、保护现场、控制肇事者。

三、宿舍安全
(一)不使用违章电器,不乱接电源,防止由乱接电源使电流过载导致的火灾。不在学生宿舍内保存、使用热得快、电吹风、电饭锅、拉直板等违章电器。
(二)防止宿舍中电器长期通电。做到人走灯灭,关闭电源,节约能源,消除隐患。
(三)严禁使用破损的插头、插座等接线板,一定要选用有国家认证标志的合格电器产品。
(四)禁止出现明火和焚烧物品的行为。

四、财产安全
(一)贵重物品不用时最好锁在抽屉、柜子(箱子)里或寄存它处。
(二)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三)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要轻易借给他人。
(四)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留心观察,必要时向安全保卫处、高校警务中心寻求帮助。

五、防电信诈骗安全
(一)常见校园电信诈骗五大形式
1.网上刷单。所谓“刷单”,就是利用虚假买家完成购物流程后返回本金和佣金的行为。网络刷单扰乱电商公平竞争的网络环境,其本身就是违法行为。犯罪分子一般以“轻松高薪”为诱饵,利用学生急于挣钱或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心理诱导学生,前期以收敛会费,返还小额本金和佣金使受害人放松警惕,利用人的贪婪心理,逐渐加大金额,最终成功骗取财产。
2.冒充客服。随着网络和电商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购买家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客服以受害人商品需延期发送、存在质量风险、运送途中商品丢失等问题提出给予受害人补偿。在进行所谓的退款指导操作过程中运用大学生缺乏防诈意识和金融支付相关知识,诱导大学生登录钓鱼网站小额支付、大额转账、贷款等行为完成盗刷转账。
3.冒充客服。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对社交账号好友防范意识低的特点,通过技术手段窃取受害人社交软件(如:微信号、QQ号),冒充朋友、同学等以落难、生病、急事等理由向受害者的社交账号好友群发借钱消息骗取对方向其提供微信转账,或群发木马网站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植入病毒对受害者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的资金进行转移。
4.网络游戏。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推广买卖游戏账号、兼职代练、赠送游戏装备等信息,以激活费、解冻金、保证金等名义为由支付各种费用,发送钓鱼网站充值界面,骗取钱财完诈骗。
5.校园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消费需求的膨胀,超前消费也随之而来,校园贷以“无条件”、“低利息”等诱骗学生借贷,以保证金、提取费、手续费等为原因诱骗学生转账汇款,甚至最终引诱学生跌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当中。
(二)防诈骗六条“锦囊”
1.要有防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防诈骗教育活动。学会保护个人信息,比如:个人的身份证、银行卡不要借给别人;在社交平台上避免发布带有个人身份信息的照片;在公共区域上网后删除自己的账号密码;在收到快递时注意消除自己的个人信息;遇到街头扫码时不透漏自己的身份证号或电话号码;对陌生人说的话不轻信、不回应、不盲从。
2.不感情用事。朋友遇到困难在网上发来求助消息要求转账,不要为了感情“哥们儿义气”不经思考辨别就进行转账。应及时电话联系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反复确定信息的可靠性,细心甄别,在未确认真伪的情况下,做到不透露、不轻信、不转账,以防落入诈骗的陷阱。
3.交友要谨慎。网络上有人主动加你好友,迅速成为朋友,如果对对方言听计从,往往得到的是欺骗。真正的朋友建立在无功利之用的基础上,是三观一致的思想交流,是为共同目标相互扶持的奋斗过程,而不是简单金钱的索取和利益的交换。在网络交友时要有戒备之心,切勿轻信他人,避免与未谋面的网友发生经济往来。
4.与亲友多沟通。遇到当时拿不准的事情多与亲友、老师、同学之间加强沟通,听听他人对此事的意见和看法,避免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降低受骗几率。
5.不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意外之喜”特别是陌生人所说的好处不能见利就上,要克制一切贪念,拒绝诱惑。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不轻信任何能轻松到手的“好处”。谨记:幸福是靠脚踏实地奋斗而来的,不劳而获收获的只会是圈套。
6.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六、食品安全
(一)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作经营证的餐厅。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此餐厅是否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作经营证。
(二)在零售店、超市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相关信息。一定要注意查看你所购买的食品的信息,一般应包括:食品生产产家及产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有无添加防腐剂等。
(三)不暴饮暴食,注意检查食品质量,不食用腐败变质食品,不吃过期食品。

七、防校园欺凌安全
(一)不做受害者。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二)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三)不做旁观者或冷眼附和者。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请注意在学校遇到任何安全事故隐患或者校园欺凌,请及时联系以下电话:
安全保卫处处长 李晓旭 |
18295629892 0952-2688352 |
学生处处长 王宇辉 |
13723362136 0952-2688355 |
警务中心民警 马润露 |
18009520930 0952-2020110 |
举报邮箱 |
sgmaqbwc@163.com |